> 资讯 > 协会动态 > 正文

既影又书显风流

时间:2009-03-05 10: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旭新 点击:
国内、国际摄影资讯 获奖作品 赛事 展览 外拍 采风活动 摄影协会 组织 论坛 博客 拍客 旅游 器材 讲座 沙龙 培训教育 图片交易 广告摄影 画册制作
 

既影又书显风流

---记国际摄影协会会员《走进霍英东》主创作者马群丁

 

(本网独家报道 记者:赵旭新)认识他是因为从摄影开始的,知道他喜欢摄影,最近还加入了国际摄影协会,被评上四星会员。去年,听他说起在写一本关于霍英东的书,里面很多他拍摄的纪实图片,正在谋划出版的事。当时,我也就听听而已。时过半年,见面时,他给我带来了一份礼物,那就是《走进霍英东》一书。看到作者“马群丁”的几个字,着实让我诧异,除了对作者敬佩之外,也产生了了解作者是如何“走进霍英东”的创作历程。

马群丁,一名普通的民警。在采访中,他谦虚的回忆、真诚的叙说,展现了一位年轻民警作家的风采。

他,来自豫西山村,198611月应征入伍,南下广东。纯朴的豫西民风,内向又活跃的性格把一个农民的儿子送到了部队锤炼。在他20多年的军旅、警营生涯里,培养了写作的能力和热情。从当初中队的小“秀才”,在黑板报上小露一手;到写演讲稿、新闻稿、总结报告以及部队首长的讲话稿,有关写作的故事,说起来是一筐又一筐。20多年前的写作心绪似乎是被当时的“成就”激发了。一路走来,时不时就有小新闻、小诗文、小图片发表。绿色的记忆,军旅的生涯给了他不尽的写作情结,不放弃、不抛弃的写作热情,成全了他的美丽记忆。

他自称不够胆写大东西,尤其是重要人物、重大题材。那他为啥敢去写《走进霍英东》呢?那是1995331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山大学荣誉博士霍英东先生冒雨乘船从香港赶至番禺市南沙港口岸,在联检大厅三楼给武警广东边防总队南沙港边检站的官兵们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当时摄影报道的干事,马群丁就立即采写新闻以“位居何方   岂敢忘国”的标题及时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上发表,《广州日报》、《广东公安报》等内地多家煤体都报道了这条新闻。第一次采写国家领导人的新闻被各家媒体发表后,他似乎更关注自己工作的南沙热土了,更像是热心的记录员一样,业余坚持记录、坚持写作、坚持跟踪、坚持拍摄,10多年来,他多次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中央报刊的记者采访或跟进拍摄霍英东。在他的心目中霍英东,是一部传奇,是一部史诗,是一名奇商,是一位儒商,是一个爱国商人;而他当面采访霍英东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位常人,一位普通的老人。而这位老人的人格魅力的确征服了喜欢写作并坚持创作的民警作家。

2000年世纪之交,他涌动的思绪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愈发显得凝重和急促。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在这一连串特殊的时光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和几位作家、编辑、记者都曾策划采访过当时备受关注的事件和人物,拟写的采访方案不下10份。其中就有霍英东先生。

几十年来,关于报道霍英东的文章俯拾皆是。作者就曾多次潜心研究拜读过《霍英东传》(两个版本),读过霍英东的文章,读过各路媒体关于霍英东的专访,看过霍英东在不同场合的图片、电视采访报道,脑海里烙下了许许多多霍英东的印象,并由此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正是这种敬意的驱使,采写《走进霍英东》一书,作者历时8年完成了这一份既没有行政命令、又没有利益驱动的浩繁的文字工程,不惜四处奔波磨嘴皮,不惜焚膏继晷爬格子,执意完成这部作品;

正是这种敬意的驱使,采写《走进霍英东》一书,作者历经8次,不停地修改、不断的增补相关内容,只想离遗憾少点再少点

 马群丁说:“今天写霍英东,须把霍英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爱国游子的杰出代表人物去领悟,并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跨越时代的爱国文化现象加以理解。否则我们无法解读霍英东的心灵依归,也无法解读其让生命里朴素的情感和许许多多哲理……”

在摄影队伍里,既拿照相机又有相当文彩的人着实不多,象马群丁,历经8年,如此执着,终于书就巨著者更是少见。

国际摄影协会因为有马群丁这样的会员而增色,同为影友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祝愿他牛年有更多的牛作。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