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国际动态 > 正文

赵迎新 : 世界摄影史泰斗内奥米与我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1-03-23 09:53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赵迎新 点击:

2月19日,杰出的摄影历史学家和摄影史开创性著作的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Naomi Rosenblum)博士在家中平静地去世,享年96岁。

 

从2011年到2016年间,时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的本报社长赵迎新几乎每次去纽约书展,都会被邀请到罗森布拉姆长岛雅致的家中小坐。她先后造访过5次,每次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忆及她们交谈的温馨和细节,仍感觉历历在目。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暹罗猫。赵迎新 摄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暹罗猫躲在她的书架上,身下是日文版《世界摄影史》。赵迎新 摄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家的会客厅。赵迎新 摄

世界摄影史泰斗内奥米与我的不解之缘
赵迎新/文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为《世界摄影史》中文版手书题词,2011年5月 黎旭欢 摄

 

知道《世界摄影史》的作者、96岁的美国摄影史学家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于2月19日在家中安详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办公室。办公桌边,就摆着那本漂亮、厚重的《世界摄影史》中文版,安详如她。我下意识打开书来,恍惚间,一种特别的思念,弥漫上心头,我想起她纽约长岛家中雅致的样子,想起老人和善热情的目光。之前其实我一直想着,等疫情过去的那一天,还可以到她的家中,和老人再聊聊天、拉拉家常。

《世界摄影史》(简体中文版)封面

作者:[美]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我和内奥米的缘分,要从2010年刚到中国摄影出版社工作时开始。当时刚刚接手的《世界摄影史》初稿翻译完全不能用,版权也过期。鉴于这本《世界摄影史》在摄影界的学术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鉴于在西方学者撰写的世界摄影史中首次浓墨重彩将包括赖阿芳、刘半农、张印泉、陈长芬、徐勇、解海龙等摄影家的作品收录其中,中国摄影出版社决定放弃原来的翻译,重新清理版权,并开始着手全部重新翻译出版工作。由于前期的拖延,国外出版社显出了不耐烦,对我们延长版权的申请迟迟没有答复,作者内奥米在信件中也开始怀疑我们的诚意。中国摄影出版社面临失去这样一本好书的风险。


赵迎新与黎旭欢拜访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2011年5月,我带着版权编辑黎旭欢参加美国纽约书展,其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拜访内奥米,希望她能给我们更多的信任,并传递给拥有版权的国外出版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心中一直敬仰的内奥米。她的家在长岛一个拥有红砖外墙的公寓里。需要拉上外面门的老式电梯,才能把我们带到她位于15层的公寓。她住的房子不大,但整洁、雅致、有序。客厅的墙上挂着她收藏的油画和她的先生、已故摄影家沃尔特·罗森布拉姆(Walter Rosenblum)的摄影作品。她有个小书房,两只谜一样的暹罗猫咪悄悄潜伏在她的书架上,享受慵懒时刻。摆放在书架上的书大多是她在撰写摄影史时,从世界各地购买的有关摄影和艺术的参考书,非洲、欧洲、中亚地区的多个国家有关摄影的画册、杂志和文集。还有一些中国早期的摄影杂志和图书,很多现在已很难买到了。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在家中谈笑风生,2016年6月 赵迎新 摄

 

 

内奥米当时已经86岁高龄(这也难怪在《世界摄影史》中文版出版时,我们想请她到北京来,被她的女儿婉拒了)。她告诉我,每天下午,她都要去游泳,所以一般都会约到上午见面。她行动敏捷、思维清晰,为人低调和善,说话严谨,有时有所保留。特别是谈论摄影史中学术问题或评价某一位摄影师的时候,她非常慎重。那次我们向她汇报了图书目前的进展,说明了推迟出版的原因,她马上表示了非常善意的理解。她觉得翻译水平非常重要,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书,她可以理解出版的推迟。但她还是指着已经出版的法文版和日文版《世界摄影史》,看着我们笑言,让我们努力工作,她非常期待中文版《世界摄影史》也放在这个书架中。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面前的茶壶是1980年在中国买的,用了几十年。

 

印象很深的是,在她的家中,每次接待我们,她都一定拿出一个从中国带回的茶壶,为我们沏茶,记得那个茶壶提手是藤编的,已经坏了。内奥米说那是她1980年到中国时买的,几十年了,一直用到了现在。

 

 

提到1980年受邀到中国办展的情景,她很是兴奋,过去了30多年,她对很多事还记忆犹新,经常拿出自己保存的展览前后和当时的现场照片给我看。1980年,她和她的丈夫被邀请,到中国举办社会进步摄影师刘易斯·W·海因(Lewis W.Hine)的展览,同时,还带了很多幻灯片,向中国的摄影界介绍欧美摄影师作品。他们还参观游览了济南、上海、广州。她说当时她就像个“女汉子”,什么都干,从展览装箱、运输,到通关、布展,都是亲力亲为。她的女儿妮娜(Nina)在一旁笑言,“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个工作狂人”。透过一张张照片,我们看到当年的内奥米干练帅气的忙碌样子,也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刚刚打开国门后的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那时人们对新知和艺术的渴求。临走前,我们请她为中国读者写句话,准备放在书的扉页上,她也欣然答应,让女儿马上准备纸笔,很认真地手书了“向中国读者致敬,希望你们喜欢一个摄影历史的世界”。我们在图书出版时,把这句话印在了书中她此前的致辞下方。

北京展览馆入口处。沃尔特·罗森布拉姆  摄

讨论布展事宜。沃尔特•罗森布拉姆 摄

在上海艺术画廊讨论布展事宜。沃尔特•罗森布拉姆 摄

1980年2月21日,内奥米·罗森布拉姆和北京展览馆的工作人员讨论海因照片的标签。沃尔特·罗森布拉姆 摄

1980年2月25日,观众在北京展览馆等着进去观看海因的展览。沃尔特·罗森布拉姆 摄

 

我还要感谢当时3位出色的翻译者包甦、田彩霞和吴晓凌,特别是作为译审的包甦的贡献。2012年,我几乎一直像“黄世仁”一样地催稿。在他们的勤奋、严谨和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下,出版日期终于提上了日程。即将出版之前,借着去纽约书展的空闲,我再次来到内奥米家中,只为安慰老人,告诉她好消息,中文版就快出版了。

 

2013年,再次拜访内奥米的时候,我们已经很熟了,像家人一样聊天。内奥米是一个很低调的学者,她特别不爱炫耀自己。她的女儿有一次拿出一本她小时候自己画画配文的小书,夸奖说:“我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气吧,看她画得多好。”内奥米显得特别不好意思,让妮娜赶紧收起来。我们曾聊到这本“巨著”的书写和出版,我问她是不是很有难度时,她轻松且谦虚地笑着说:“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我在大学讲课的课件啊。”她说,她很幸运,在大学教摄影史的时候,出版社找到她,想让她出版一本关于世界摄影史的书。她以大学教学课件为基础,在学生的帮助下,又搜集补充了很多美国以外的摄影家的信息和照片。她告诉我,中国的照片很多是从当时出版的杂志和图书中看到的。其间也征求了当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的林少忠先生的一些意见和推荐。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童年画作。赵迎新 摄

 

这部号称“摄影领域必读的鸿篇巨著”,包罗摄影所涉及的全部领域,时间穿越了从镜箱到最新电脑技术的整个轴线,地域横跨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地区,拥有800多幅摄影作品。18页参考书目录,28页索引。在内奥米看来,这就是她平时教学积累的水到渠成,确实让我折服和敬佩。无论从她书写的摄影史书中,还是言谈中,都能够感受到,作为一个严谨的史学家,内奥米并不过分强调流派和概念,也不会把语言故意搞得特别学术和概念化,让人琢磨不透。她总是以一种诚实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资料、照片来阐述颇为现实的摄影历史观点,她从不故弄玄虚。读这本《世界摄影史》的时候,你总觉得像面对着一位知识丰厚且善解人意的恩师,在为你展开清晰的摄影历史画卷和解开一个个概念之结。

 

我们曾经谈起关于纪实和记录的区别,她让我不要过多地纠结字眼和概念,强调要把摄影放在一个历史中呈现的面貌和所发挥的作用中探讨,就像她在《世界摄影史》中,把纪实摄影清晰地分成了3个章节:1839到1890间风光和建筑中所呈现的纪实摄影面貌,1839年到1890年的题材和事件照片中的纪实摄影呈现。对社会纪实的阐述,集中在了第8章中纪实摄影——1945年的社会面面观中,摄影作为社会变革发挥作用中阐述。她对摄影的划分,不是那么的“玄学”,而是基于摄影在一个历史时期所呈现面貌和发挥作用的史实。闲谈间,也聊到对摄影审美的认知,我也很赞同她关于照片既是有用的技术产物,又可以在审美上取悦于人的通俗和宽泛的观点。谈到对新数码时代照片价值的重新认定时,她略显保守,对挂在墙上的那些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纸质照片,怀着深厚的情感。其实内奥米还有个心愿,就是再版这本巨著,她认为中国的摄影在她的书出版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有更多的内容收录其中。


 

2015年赵迎新和张韵再次拜访。

 

2015年和版权编辑张韵去看老人的时候,她给我们看了她收藏的包括刘易斯·W·海因、保罗·斯特兰德等摄影家的照片。她当时和很多摄影师有着非常好的关系。老人曾表示,愿意看到今后有机构收藏这些作品。

 

2016年我休假去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顺访纽约,内奥米邀请了我们全家到她家里做客,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内奥米。因为女儿学艺术史,内奥米很是欢喜,她攻读研究生时学的就是艺术史,她和我女儿开玩笑说:“我可不鼓励你学,你学这个会很辛苦和清贫,考摄影史研究生,还要过德语关。”那次我们聊得开心,也是那次,我终于记得给她带了一套新的中国茶具。她特别喜爱,说:“下次来,就用这套新茶具招待你们了。”

 

如今,老人走了。好在,我面前的桌上,还有她的书。绝尘之作,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激励我们思考和探索摄影的未来。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保罗·斯特兰德 摄
 

罗森布拉姆1925年出生于洛杉矶,1948 年毕业于纽约布鲁克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78年,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数十年来,罗森布拉姆促进了人们对摄影作为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理解,对人道主义摄影在20世纪的发展更是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她的著作、文章在欧洲、南美、美国和中国广为传播,并举办了多场讲座和研讨会,为摄影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学术认可。她撰写的《世界摄影史》(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被认为是摄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被翻译成包括法语、日语和汉语在内的6种语言,中文版为中国摄影出版社引进发行。她的另一部开创性作品《女摄影师史》(A History of Women Photographers)呈现了“从19世纪中期至今的女性摄影成就的令人大开眼界的历史”。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1年·第16期·3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