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第11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平遥成功举办。在此次摄影大展中,中央电视台记者孙国明参展的反映山西大同棚户和城市改造的摄影作品《爱在 大同》成为了本届摄影展中的亮点。最终荣获本次大展凤凰卫视杯优秀画册奖。这是继2009年孙国明首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获优秀摄影师奖后,第二次参展就 再次获奖。
图:孙国明在颁奖现场
此次《爱在大同》摄影作品展是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主办,东方传媒网协办,并在展区开展了“祝福山西,建设家乡”的留言活动,得到了众多观众及摄影师的一致好评。短短5天,签名人数超过一千人,也创历届摄影展之最。
《爱在大同》创作历时近两年,以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棚户区的阳光”为灵感发端,节目讲述了大同棚户改造作为民生工程与城市转型建设成功结合的典型,不仅 给其它转型中的城市竖立了榜样,最重要的是真正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棚户居民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作为这期节目的报道者之一,孙国明记者在亲身感受这样 的氛围后,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跟踪拍摄了以这一大规模棚户改造工程为主体的大同市城市转型建设图景,最终以“历史古城——棚户旧貌——建设中的大同——新 城中的幸福”的结构清晰呈现出来,在这些事实性或情感性的画面中,真实再现了传统能源省市转型中的理念与执行问题,勾勒出了与这一过程同在的由政府、人民 合力打造的责任和爱的氛围。
图:摄影作品受到观众和专家评委一致认可
此部作品一经在展会中亮相,迅速成为了展区中的一大亮点。展区中发起的“祝福山西,建设家乡”签名活动更是引起了众多中外观众及摄影师的驻足,并纷纷留下了自己对大同未来的美好祝愿。
有游客在参观完这部作品后留言:摄影宏观、美丽,十分让人心动,向你们致谢!更有游客发出了这样的赞美:爱在大同,魅力无限。一句句简单的话语,饱含深情,更加充满了对大同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地方电视台特意为这部作品做了专访,当了解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平遥电视台记者这样说道:“孙国明老师的摄影作品虽然看起来没有太多华丽的外衣,但却是最贴 近百姓、贴近生活的作品。大同作为一个城市,能有着这么快的发展步伐,的确让所有的山西人感到格外引以为傲。我们为大同祝福,希望大同越来越好,也希望平 遥能追随在大同左右,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图:群众签名积极热烈
除了多家媒体对《爱在大同》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更有众多专家领导也对这部作品表现出了极大肯定。他们纷纷留言表示:孙国明记者用自己对社会的担当, 拍出了一张张动人心魄的照片,无论是旧貌或是新颜,都已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我们希望看到大同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但是我们更希望大同人民的明天越来越 好!
平遥国际摄影节艺术总监张国田 “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拿起相机拍摄一座城,就是平遥,多少年之后,孙老师也拍摄了山西的一座城,我们一个在山西南面,一个在山西北面,我拍摄 的是它的过去,孙老师拍摄的是它的现代,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都渴望未来是一个幸福的未来,其实对一个城的爱是没有办法分开的,其实爱一座城就是爱 它的过去、未来和将来,其实是爱它的子民,爱每一位有名有姓活生生的人”。

图:平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在展览现场为孙国明记者带来了自己亲自制作的手工艺品,以感谢孙国明记者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高度评价孙国明作为一名记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从孙国明的作品里面,你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个城市是一点一点体味的,比如说日出、日 落,新城、古城的影像,有一些特别细小的,在家里面、窗口前家庭生活的影像,比如说有一个面条还没有做好,一束光打下来,他所关注的古老,你们看到有些照 片是一个佛像的,他前面的一柱香,都是非常非常细节的,他是一个真正能够发现这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敏锐摄影师所能捕捉到的。这些照片是一种自然的表白,他 是想用心叙述这个城市的故事”。

图:16本签满的留言本,祝福大同,祝福祖国美好的未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孙国明记者用近两年的时间,利用节假日深入大同、体味大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大同最真实的历史。在展会上,这部作品得到了很多山西人的认可,看到家乡 从旧到新的改变,人人的心里都是美的。“《爱在大同》并不是最初的名字,作品最开始定名为《棚户人家》,其实改名字的过程也是我对这个城市从认识到情感的 变化过程。取名《棚户人家》,是用比较写实的主题手法,展现具体人物的命运变迁。而改名《爱在大同》,意在棚户变迁的背后,有党对百姓的爱,国家的大爱, 才有了棚户区百姓今天的新生活。”孙国明这样诠释《爱在大同》,他希望《爱在大同》可以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给予我们的城市发展一个合理的价值参考。
展会最后在非常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宣告结束,众多的关注、众多的留言,无疑是献给平遥摄影展最好的礼物。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