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家摄影大典由国家摄影、国摄金控、微摄主办,国际金融服务集团、亚洲金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国际摄影协会联办,天合联盟携20多家航空公司支持的第四届国家摄影大典于2015年12月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各部委、各行业的优秀摄影爱好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摄影人代表,肯尼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和国家公园的代表以及金融家、企业家、摄影家和新闻界的朋友共计1500多人出席并参加盛典。
大会主席、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家摄影主席何世红先生为2015“达盖尔奖”开奖并主持颁奖仪式 “达盖尔奖”作为第四届国家摄影大典开幕式最大的重头戏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著名摄影艺术家魏德运先生获得了2015年“达盖尔奖”。据悉,“达盖尔奖”是以照相机的发明人、法国著名科学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的名字命名,为了纪念他对人类摄影事业的贡献,国家摄影大典将每年的最高荣誉奖定为“达盖尔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主任柳斌杰先生为2015“达盖尔奖”获得者魏德运先生进行了精彩点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朱宪民,著名摄影家、2012年“达盖尔图书奖”获得者、原国家烟草总局局长倪益瑾,著名摄影家、原中国中旅集团总经理方小溶,全球华人榜创始人温绍康一起见证了"达盖尔奖"的颁奖仪式。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柳斌杰先生为2015年“达盖尔奖”获得者魏德运先生颁奖 该奖项2012年开始设立,每年一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举行,在摄影界享有盛誉,被誉为摄影界的“诺贝尔奖”。它不仅反映摄影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摄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主任柳斌杰为这个奖项颁奖,并做了精彩的点评。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柳斌杰先生为2015“达盖尔奖”获得者魏德运先生点评: 非常高兴出席这个会议见证“达盖尔”颁奖,对在座的各位关心摄影事业的企业家、银行家、技术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些年来,我们摄影艺术,表达了国家的新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祝贺魏德运获得中国摄影界的最好奖项。 我说三点意思,第一,魏德运先生30多年来,对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实践形成了特殊的摄影精神的理解。精神摄影,讲求的是把人的精神风貌通过摄影的艺术表达出来,很有意境,很有穿透力,对这一点也非常的佩服。因为摄像艺术,原则上是一个形象的艺术,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艺术,表达一个精神,表达精神境界,表达精神准则,我认为是艺术当中审美的标准,他的很多作品看了以后很振奋。像我们国内的文化表达一样,让我们记住形象,更要记住精神,让人记住民族的优势。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第二点,就像刚才几位先生所讲的,这门艺术,已经走向了大众,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摄影的大国,说明这门艺术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文化传播,记录中国文化记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大会,通过艺术家的示范引导,使我们的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建设里面以及艺术发展中间,对中华民族艺术记录中间都发挥它的作用。 第三点,这个主题是微摄奖,互联网已经改变中国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活动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杠杆,不管是艺术还是生产,经济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它。如何利用互联网这样一个最新的技术,传播我们的新形象,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是所有文化人关心的一个大问题,对艺术进行探讨,对发展互联网艺术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由此,中国摄影艺术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大发展时期,祝愿所有摄影爱好者对向往摄影艺术那样深入钻研。摄影是很短暂的,摄影艺术家就不一样了,不仅选择对象,还改造对象,美化对象,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从而引导我们通过摄影艺术继续前进。祝贺魏德运先生,谢谢。
2015年“达盖尔奖”获得者魏德运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尊敬的柳斌杰主任 尊敬的胡振民副主任 尊敬的何世红主席: 我今天站在这里,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因为有各方面朋友支持,有大气、大爱的大家们关怀,我的精神肖像艺术走到今天。包括在座的许多人都给了我很大力量,帮助我一路走来,我衷心感谢!对于获奖,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艺术人,就是不断地往前,艺术是无限的,无止境的。我的艺术不仅仅是为艺术而艺术,它蕴含着关乎国家、关乎民族精神的使命感!这要从我涉足摄影艺术的源头说起: 我出身在西安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忠厚朴实,母亲慈祥善良。从懂事起,我亲眼看到一位远道寻亲中途流产的产妇,母亲及家人把她从大雪纷飞的街上抬到家里,熬小米粥悉心照料…这是我从母亲那里受到大爱的第一次教育。可是14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却连一张像样的遗像都找不到。这激起我一定要为天下父母留像的愿望。哥哥帮借了一架华山牌相机,从此开始我的摄影之旅。从学校到参军,从新疆库车军营到人文荟萃的陕师大,从古城西安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我接触到更多博学、大爱、高尚的人物,有文化哲人、国学泰斗、开国功臣、高僧大德、优秀科学家企业家、两岸三地的商界领袖、中外政要等等。三十年多年的艺术创作,我创立了一个独特的摄影艺术门类——精神肖像。 什么叫精神肖像摄影艺术,我的解释就是:创作者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感知和捕捉对象的灵魂深处,召唤他的灵性穿越平时自我掩饰的“窄门”,摆脱外在束缚,让心灵翩然起舞,摄影人用独特视角和心灵感受,将人的精神气质、灵魂跃动表现最完美的那一刹那,把它定格,塑形,立像。每一幅作品,都是在全身心充满爱,甚至要拥抱对方的感觉下瞬间完成。摄影人只有和自己工作的对象互联互通,物我两忘,才能达到创作的极致。 红学大家周汝昌评价说,魏德运的作品是用生命消耗来创作的,拍出了人的“精、气、魂”。我和季羡林这些世纪老人经常做心灵交流,吸取他们的智慧与旷达,着力表现他们的精神气质、内心世界,反映他们心灵中不为人知的纯净和深邃。我从事艺术创作有一个基本信条,就是“录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镜头里捕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而是一个人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在我的镜头里,被拍摄者是“有思想”的,是有丰富情感、鲜明个性的人。这就要在拍摄前与拍摄对象充分沟通,产生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同时观察利用现场自然光,使人、景、光、影达到最大和谐,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把被摄者的个性、气质、神韵定格成永恒。 艺术家不仅重于形,更重于神。“形神兼备”要求摄影家在内心层面达到一种极致的高度,在这个层面,已忘怀了空间、光影、美学等技巧,而对人物内心深处的解读与透视契合为一,更有全身每个细胞全然打开充满爱的能量,那种想拥抱说“我爱你”的冲动,铸造成一刹那捕捉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的经典。我的精神肖像理论,就是给每个人找出他生命中最希望出现的那个闪光的节点。这个节点或曾在过去岁月起过潜在作用,还会在未来命运中引导心灵走向生命的峰值。所以一幅好的精神肖像,可以从这个时间节点重塑人生的“姿势”。 我拍摄的人文肖像,有很多是社会精英和大文化人,在他们身上能表现出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在价值多元的今天,许多人对“崇高”有着逆反心理,往往躲避“崇高”,甚至嘲讽“崇高”。我始终执著于“走近崇高”,并希望用这种情怀感染当下的年轻人。我认为,崇高不仅是一个美学概念,更是道德文章的极致,虽然达到不易,但并非不可企及。我相信,只要心怀崇高,敬仰崇高,师法崇高,无论事业上的追求,还是道德上的完善,都是可以接近或逐步达到的。 我专注于拍摄文化大家、各界精英和老红军、老战士,因为我认定一个理念,就是“以精神塑形,为文明留图”。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外,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国家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就叫做国魂,军魂!那些大文化人,艺术大家,优秀科学家企业家、老红军老革命,就是我们的国魂、军魂、民族魂。所以我创作了《走近崇高》、《铁流向前》、延安《大鲁艺》人、《共和国脊梁》、《共和国不会忘记》、《高僧大德》、《世界名校校长》、《商界精英领袖》等肖像艺术专题系列。 这些作品,好像除了一张脸之外没给人们留下什么,但这些脸孔却告诉了我们过去年代的一切:战争,硝烟,铁流,胜利,自力更生,光复旧物……精神肖像摄影所以有无穷的魅力,就是可以从中领悟“万水千山只等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和崇高追求。这些作品充满了正能量,要把它世代传承下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称赞我的拍摄主题说:“时代,需要记录我们民族精英的摄影艺术家,更好地展示大家们的精神风貌,表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抢救那些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料,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各行各业人们创造精神肖像,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创作里,还有许多普通人,城市平民、庄稼汉、拾荒者、大学生、外国留学生等。为这些普通群众造像,丝毫不逊于高端人群的肖像,同样具有淳正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精神,具有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地活着,充满阳光、向上的人格力量。在我的镜头中,他们都是站立的“大写的人”。在当今这个读图的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人拿起相机,记录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见证改革发展中人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与变迁。 我再次感谢“国家摄影大典”授与我2015年最高奖项“达盖尔奖”。希望更多的摄影人能加入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写魂的艺术大军中来,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共同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现场图片由国家摄影北京板块摄影师、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摄影师拍摄) (版权所有:国家摄影www.unpcn.com)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