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比胶片摄影方便许多,而有些很简单、很基础、很有用的数码曝光技巧却一直被我们忽略。 网上很多教程,写得实用而准确的不多见,这个教程。只要你愿意花点心思去读懂它,我相信对你是有用的。 第一步,获得自己相机的曝光数据。 每个型号的相机曝光数据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型号的相机曝光也有差异,所以要获得完美的曝光,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自己手上相机的曝光数据。 1.首先需要一张白纸,白墙也可以,所有白色平整的东西都可以。为了获得良好的光线,最好是白天。 数据参考
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像风格,D70的宽容度稍小,成像对比高,DP2宽容高,所以成像对比度低,但过渡自然。而且高光位和暗位曲线平缓,能保留更多细节。
这就是你相机的曝光数据,这么重要的数据值得花点时间背下来,至少要记住,你的相机加到多档的时候会曝掉(亮度超过255),或者减到多少档的时候会暗到分不出细节。还有就是在0EV时是什么亮度。最好打印成小卡片随身带着,拍照的时候掏出来看看还是有用的。 试想,外拍时你可以说:“你这个曝光出来的亮度值只有116,有点暗哦,如果你加一档曝光让亮度提高到160效果就好好多了。”别人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第二步,训练感觉。
先作个小小的测试,看中间的灰色方块,你能立刻说出他的亮度(RGB值)吗?
如果你能说出它在100~~128之间,恭喜,你可以到一下步了。 第三步,测光。 举个例子,以DP2数据为例,拍一白墙,要求在照片里的亮度是116左右,方法是点测物体,设曝光补偿为0拍摄就可以了。想让他更亮一点到207左右,就要加两档曝光;反过来图像要暗点就减曝光。就象摇控器上的亮度按钮一样。#p#分页标题#e#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曝光来精确控制墙的亮度了,但另一个又问题来了,这面墙的正确亮度应该是多少?116?或是207? 答案是都对,或者都错。 因为摄影是门创作,并非只是单纯的记录,所以我们要自己决定这面墙的亮度,这也是第二步训练的目的。我们不仅要看出照片上的亮度,还要决定照片上物体的亮度。创作的意思就是你要自己作主,而不是让相机为你作决定,除非你认为相机比你更聪明。 那么怎样决定照片中物体的亮度?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长,但有个笨办法,就是多看图,不一定是照片,油画水彩素描什么的都可以拿过来看,电影电视画面也可以。特别是多看大师的作品,看看大师是怎样安排物体间的亮度的。 记住,你要学习的是图像中的亮度关系! 如果你有心,可以记下一些亮度关系,如人的脸部在亮度116时是怎么样,在207时是怎么样,在44时又是怎么样。又如一般情况下,天空的亮度是多少,树木的亮度是多少,水面的亮度是多少等等。当然记下来只是为了参考,当你按这种情况曝光时就知道是什么效果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图片看多了你自然知道一个物体该有什么样的亮度,每次你举起相机,脑里应事先浮现一幅将要拍好的图像,你要做的就是调节相机的光圈快门使拍出来照片与你脑中的图像吻合,然后按下快门,一件作品便诞生了。对你来说这是真正的作品,因为这是你按自己意愿拍出来的,不是相机自动计算的结果。 最后再聊聊几种常用的曝光方式:
分析一下这个场景,不能过曝就是说照片中最亮的部分不能超过255。看回我们的曝光数据表,当曝光为+3EV时亮度243,既足够亮又没有过曝,是理想的曝光值。所以拍摄前先寻找白色物体中的最亮的部分,用点测,调整曝光补偿到+3EV,按下快门,这就是最佳曝光了。 同样上面这种情况也适合,这种大面积白色如果曝光处理不好就容易令画面发灰,要保留雪的亮度而且不丢失细节,只要对雪最亮的部分点测并+3EV就可以了。 一个黑色的镜头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理论上它们都是黑色的是不是,但我们却不能拍成全黑的,象这种情况是,点测镜头中比较暗的部分调整补光补偿在到-3EV左右进行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算黑也黑得有层次。 拍人像特别拍mm的时候,就是要拍得漂漂亮亮白白净净的是不是,如果拍成黑脸小心mm找你算帐(就算长得黑也不行),如上图,将图拖到PS里用吸管量一下mm的脸,亮度是216,对应的曝光补偿应该是在+2.3EV左右,若你下次想拍这种效果,外拍时脸皮厚点,将相机直接对到模特脸上点测+2.3EV,然后走开另找角度拍摄。放心,曝光值不会因为你的距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