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博·城市印象影像艺术大展八月份优秀作品选登

时间:2010-09-16 10:28来源:大众摄影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世博·城市印象影像艺术大展八月份优秀作品选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世博情缘》 作者:色即是空

    徐晓刚点评:应该是作者拍摄的倒影经过180度旋转而成,朦胧的倒影,清晰的主体,创造了浪漫含蓄的艺术空间,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世博新雾都》 作者:李承志

    徐晓刚点评: 利用水雾让建筑和人物若隐若现,手法很好,接近黑白的淡彩效果也让画面十分典雅。缺点是,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动势不是特别完美,人物作为“多主体”,呈散点置于画面之中,分布的不是很美,没有疏密得当,还有重叠,建议多拍一些,抓住最有韵味的瞬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馆的影像》 作者:海宝

    张晶点评:又是一张特写的构成作品,竖线加斜线错落有致,将中国馆表现得很抽象、神秘。特写表现又将中国馆精致的细节设计表现了出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yuan

    吴砚华点评:世博是一次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体亮相,所以也激发了视觉艺术家的创造力。同样的建筑,同样的场景,却因为摄影家的的发现而显得超越了现实。摄影终归是光与影的艺术,借助光线、借助光的反射、折射等,就会塑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表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施敏杰

    吴砚华点评:有时,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场景,却能记录下非常细碎的时代印记。尤其是看似主体并不突出的大场面,观看者的注意力可以随着自己的爱好而选择,没有太强制的视觉冲击。在这幅处理成黑白的作品中,我们就能够解读出很多平行、丰富的信息。斑马线上两个均衡的井盖、具有上海特色的建筑、名牌手表的广告、吹哨子的交通协管员以及神态各异的等待绿灯的人们……作品看似拍摄随意,但是在构图上平稳有致,瞬间抓取得也很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人流不歇》 作者:银杏树

    张晶点评:纵向的线条,加上斜向移动的富有动感的人流,让画面构图达到了很美的视觉效果。彩色的人流在青灰色的背景中也非常突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风从世博来》 作者:清风剑客

    吴砚华点评:摄影追主要的是对光的研究和利用,用光重塑,用光绘画,都是摄影的基本技巧。在这幅画面中,作者把光线运用得很精彩。弱光下,光线自身发生的变化以及移动相机将光重绘,制造出了如梦如幻的景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馆--和谐中国》 作者:萧军

    徐晓刚点评:画面利用部分剪影,做到了简洁,主题突出,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此外,剪影也有助于整体的水墨效果呈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墨西哥墙上的艺术》 作者:萧军

    吴砚华点评:有趣的组合。垂直于墙面,破墙而出的“人物”与垂直于地面的观看者,形成了一种有机的组合。人物的动态与雕塑似乎也有了呼应,不同方向的光源使得影子的方向也成为一个视觉的符号。画面色彩简单,清新,影调丰富细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七彩世博园》 作者:老相机

    吴砚华点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古人写文章,常常以“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而更好地烘托出所要描绘的对象。这幅作品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欢腾的浦江印衬出壮观的世博园建筑群,漫天的烟花,烘托出和谐美好的景致。照片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快门速度地选择恰到好处,是一幅成功的夜景作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暮色神韵》 作者:子牙

    徐晓刚点评:在天完全黑之前拍摄带有灯光的夜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天能保留部分细节,景物也更会有空间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深蓝之魅》  作者:清风剑客

    吴砚华点评:新颖的建筑需要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展现。作品创作时使用慢速快门结合拍摄中途旋转镜头变焦环的方法,将世博园内大家都熟悉的建筑艺术化地再现,动感的效果给了观者别样的感受,也突出了建筑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dede:include file='ajaxfeedback.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