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犹存 丑闻缠身的奥林巴斯(微博)将于周四清除第一个避免退市的障碍,但东京证券交易所最终是否会强迫该公司退市恐怕还要再过几个月才能见分晓。 这家日本企业周三表示,在截至2009年3月的7个财年内,该公司并未资不抵债。另据媒体报道,奥林巴斯的审计机构已经在第二财季的财报上签字,从而在12月14日的截止日期前及时提交财报,暂时避免退市命运。 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高管透露,由于监管机构仍在调查该公司掩盖投资亏空的行为,因此奥林巴斯危机仍未解除。 该股的确风险很高。由于东京证券交易所会在股票退市前一个月通知投资者,因此一旦宣布退市消息,就会引发大量抛售,从而导致股价崩盘。由于多数投资者在企业退市后都很难继续买卖股票,因此很少有投资者愿意继续持有这类股票。 分析师称,退市还可能导致奥林巴斯分拆并出售部分业务。但由于日本政府近些年来在对待类似事件时采取的策略并不一致,因此很难预测奥林巴斯股票的最终命运。 除此之外,东京证券交易所在决定某只股票是否退市时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专家认为,这就会导致这类事件的最终结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政治偏见。 标准不一 风险顾问公司Kroll亚洲和日本高级经理Tadashi Kageyama说:“日本监管者的政策前后不一,他们似乎会根据政治动机来制定决策。这种前后不一的方式会令海外投资者感到困惑。” 过去十年间的两起案例就可以很好地说明日本在惩罚违规企业时存在的差异性。 当互联网创业公司活力门(Livedoor)2005年被控篡改财报,虚增4000万美元利润时,日本监管者对该公司进行了突击搜查。最终,活力门不仅被迫退市,其高管也锒铛入狱。 但第二年,日本著名券商日兴证券(Nikko Cordia)被控虚报3.5亿美元账目时。日本监管者只对其处以温和的罚款,没有搜查、没有退市也没有人入狱。 “日本仍被活力门一案笼罩,他们对待这家公司的方式就像‘痛打落水狗’。”日本中央大学公司治理和重组法律教授Kenichi Osugi说,“这是一起政治事件,而非司法事件。” 警方对奥林巴斯的最终调查结果,以及监管机构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对该公司的处理方式,则会成为日本企业界的最新风向标。 如果不让奥林巴斯退市,会导致外界质疑日本袒护老牌企业,却对活力门等新兴企业施以重罚。不过,如果让奥林巴斯退市,同样有可能引发外界不满,毕竟投资者不应当因为公司高管的渎职而遭到不公平的惩罚。 外界压力 即使是呼吁对奥林巴斯进行彻底调查的前总裁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也希望能够看在公司投资者和员工的份上,让奥林巴斯股票继续上市交易。他周三在会见日本政要后说:“我绝不想分裂公司。” 在10月14日被解雇后,伍德福德公开质疑奥林巴斯的可疑账目,从而揭露出这一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公司丑闻之一。 伍德福德周二抵达东京,开始了他被解雇后的第二次日本之行。他希望说服投资者和员工支持他重掌大权。奥林巴斯董事会表示,最早将于明年2月离职,但尚未同意伍德福德复职。 尽管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于日本政府之外,但其高管与日本政商界人士过从甚密。外界普遍认为,该交易所很容易屈服于外界压力。其总裁曾经供职于野村证券,并且负责过政府运营的救市基金。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也是从日本财务省退休的官员。 活力门前CEO堀江贵文周一在东京监狱里发表Twitter消息称:“奥林巴斯的欺诈规模比活力门大数十倍,时间也长得多。如果它不退市,而且不面临刑事指控,那就表明法律面前并不平等。” 处罚力度 分析师表示,这个问题需要归结到退市的目的上来。这究竟是为了惩罚企业?还是为了保持市场的纯净? 主张严刑峻法的人认为,如果东京证券交易所或监管机构对欺诈企业宽大处理,日本市场的信用就将长期受损。“如果不把奥林巴斯案当做重罪处理,就相当于宣布日本市场什么都可以发生。”小樽商科大学教授Takaaki Hoda说,“如此,何谈诚信二字?” 但还有人认为,在处理证券违法行为时,退市过于生硬。他们认为,东京证券交易所应当加大对罚款的依赖度。东京证券交易所最多有权对企业处以1000 万日元(约合12.85万美元)的罚款,相比于奥林巴斯案涉及的十多亿美元犯罪金额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不过,日本证券交易监察委员会仍然可以给出数额更 高的罚单。 与此同时,投资者面临的另外一大风险是奥林巴斯丑闻可能涉及有组织犯罪。虽然该公司聘请的第三方专家组并未发现相关证据,但专家组负责人还是承认,很多资金仍然下落不明。 但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警方仍在就该丑闻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进行调查。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与“反社会力量”有牵连,任何公司都必须退市。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因此而退市。 不过,日本政府最近还是颁布了法律,将与反社会力量做生意列为刑事犯罪。“反社会力量”通常用来形容犯罪团伙,指的是任何使用暴力或欺诈行为获得经济利益的组织。分析师认为,这一定义可以涵盖帮助奥林巴斯掩盖投资亏空的神秘经纪公司。 相似案例 另一方面,自2004年以来,东京证券交易所已经因为虚增业绩而迫使9家公司退市。但这通常被用在活力门等规模较小的企业身上。 与奥林巴斯案最相似的是2008年10月被曝光的丰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双叶产业(Futaba Industrial)的财务丑闻。东京证券交易所当时将该股列入观察名单,但该公司很快委任了外部独立专家组,并提交了修正后的财报,而丰田汽车也引入了新的管理层。 2010年6月,在双叶产业提交了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的多份详细报告后,东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该公司不再面临退市风险。 但去年仍有两家公司因为虚增业绩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其中一家是小型护理咨询公司Senior Communication,该公司被控在6年时间内虚增22亿日元(约合2800万美元)利润。在一个月的警告期结束后,该公司股价归零。 由此看来,奥利巴斯的最终命运的确难以预测。(鼎宏)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