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追寻东坡路"系列报道-儋州篇(8)

时间:2025-07-22 12:28来源:眉山市艺术摄影学会 作者:崔宗喜 点击:

5月6日至13日,由四川省眉山市艺术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协会四川眉山分会)、眉山市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东坡行旅》大型图册第二摄制小组在东坡第三次贬滴地----海南儋州,顶着炎炎烈日、冒着狂风骤雨,圆满完成了为期六天的采风拍摄任务。


连日来,王俊安、王志军、王澄琳、崔宗喜等四位摄影师沿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海南的路线,深入海口、儋州、澄迈、昌江、临高等地,用镜头记录下东坡文化在琼州大地的深厚印记,为《东坡行旅图册》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影像素材。


images

图片说明:5月8日上午,摄影师到达儋州东坡书院并合影留念。(从左至右:王志军、崔宗喜、王澄琳、王俊安)


5月7日清晨5时30分,采风活动在海口五公祠拉开帷幕。团队抢抓晨曦,利用无人机航拍与地面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呈现五公祠与苏公祠的古韵风姿。“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在五公祠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苏东坡与当地百姓相处的融洽氛围。随后,团队前往海南大学,与中国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海南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老师深入交流。李会长从东坡谪琼轶事讲起,为拍摄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并协调多方资源助力后续诸地拍摄。当日下午,团队还探访了惠通泉、瑶城古村等地,将东坡文化与海南风土巧妙融合于镜头之中。


images

图片说明:5月7日上午,摄影师与中国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长李公羽老师在海南大学苏东坡雕像前合影留念(从左至右:王志军、崔宗喜、李公羽、王澄琳、王俊安)


在儋州的两天采风行程中,东坡书院成为核心拍摄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团队清晨拍摄书院朝霞,傍晚捕捉暮色美景,还深入挖掘载酒堂、东坡铜像等文化符号。此外,团队走访儋州故城、桄榔庵、儋耳山等历史遗迹,重现东坡先生在儋州的生活轨迹。期间,偶遇《男神东坡》沉浸式演艺,更为拍摄增添了独特视角。


images

图片说明:5月9日早晨,摄影师在东坡书院门前放飞无人机(从左至右:王志军、崔宗喜、王澄琳、王俊安)


采风之旅的后半程,团队先后前往洋浦千年古盐田、海花岛苏东坡历史文化艺术馆、昌江峻灵明王庙、临高苏来村等地。在千年古盐田,团队用镜头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苏来村,意外邂逅的暴雨与彩虹,更为拍摄增添了惊喜与诗意。


images

图1、洋浦千年古盐田;


images

图2、拍摄东坡玉糁羹、东坡烹蚝、东坡肉等佳肴;


images

图3、摄影师们在国社村冒着大雨拍摄苏东坡、姜唐佐铜像。


5月11日,采风团队在澄迈完成最后一站拍摄。在国社村,团队记录了以东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东坡唐佐纪念园”;在老城古码头、通潮阁、里桥等古迹,通过苏轼的诗词《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感悟千年文脉的传承。


images图片说明:5月11日,摄影师们在苏东坡被贬乘坐大船从外海行驶到内海转上小船前的老城码头的东水港与姜唐佐的第二十八代后裔姜深老师合影留念(从左至右:王俊安、崔宗喜、姜深、王澄琳、王志军)。

“这不仅是一次采风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团队成员表示,六天来,他们不畏高温酷暑、风雨洗礼,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拍摄工作,共采集人文景观、历史建筑、非遗美食等3大类、超千组影像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展现了海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更诠释了东坡文化的时代内涵。

   《东坡行旅图册》项目旨在通过影像艺术,系统呈现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与文化贡献。此次海南采风的圆满收官,为图册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对素材进行精心筛选与创作,让东坡文化以全新的视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采风小组摄影师:王俊安、王志军、崔宗喜、王澄琳)

【编写:崔宗喜】

眉山市艺术摄影学会

2025年5月14日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dede:include file='ajaxfeedback.htm' /}